世界衛生組織(WHO)2003年4月16日在日內瓦正式宣布,引起傳染性非典型肺炎
的病原體,是冠狀病毒 的一個變種,並正式命名為 SARS 病毒。
SARS 即為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1965年冠狀病毒首先從普通感冒患者鼻洗液中被分離出來。1968年對其形態進行研究發現,這類病毒的包膜上有形狀類似日冕的刺突,故將其命名為冠狀病毒。1975年國家病毒命名委員會正式命名了冠狀病毒科。根據病毒的血清學特點和核苷酸序列的差異,將冠狀病毒科分為冠狀病毒和環曲病毒兩個屬。SARS病毒在分類學上屬於冠狀病毒科中的冠狀病毒屬。
冠狀病毒粒子的直徑為60—200nm,平均直徑為100nm,呈球形或橢圓形,具有多形性。病毒粒子外有包膜,包膜上存在刺突,整個病毒形狀像日冕。
冠狀病毒結構蛋白主要有核蛋白、膜蛋白、刺突糖蛋白、血凝素-酯酶糖蛋白。核蛋白為磷酸化蛋白,可以和RNA結合成核衣殼,誘導細胞免疫,可能和RNA合成的調節有關。膜蛋白是病毒包膜的重要成分,和病毒出芽部位有關,可能和核衣殼相互作用,誘導產生幹擾素。刺突糖蛋白結合病毒特異性受體,誘導細胞融合,產生細胞免疫應答。
冠狀病毒是正鏈RNA病毒(堿基排列順序與mRNA相同,定為正鏈 )。所有冠狀病毒的基因排列順序均相同,為聚合酶-S蛋白-M蛋白-N蛋白。我國科學家和加拿大科學家相繼完成了SARS( 病毒全基因組測序,分別為29727 個堿基和29736個堿基,差別很小。
SARS病毒主要通過患者口鼻中噴出的飛沫進行傳播。冠狀病毒科的病毒隻感染脊椎動物,可引起人和其他動物的呼吸道、消化管和神經係統的疾病。SARS病毒引起的“非典”,給人類生命和經濟造成重大損失。2003年在世界範圍內,包括中國在內的32個國家和地區遭到由冠狀病毒引起的“非典”襲擊,全球共有8422人感染“非典”,其中916人死亡,死亡率為11%;我國共有5327人感染“非典”,其中348人死亡,死亡率為6.5%,低於世界“非典”死亡率。 目前,由SARS病毒引起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尚無特異的預防和治療藥物,主要防治措施是注意個人衛生,加強生活和工作場所通風。同時,有針對性預防“非典”的疫苗研製工作正在加緊進行。據有關報道,目前我國研製的SARS滅活疫苗在國際上處於領先水平,已於2003年底進入臨床試驗。2004年1月19日,世界上第一支SARS疫苗問世,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批準SARS疫苗進入臨床研究的國家。2004年5月22日,首批 4名誌願者已接受SARS疫苗注射,進行工期I臨床試驗。同年12月 5日通過I期臨床試驗。世界上第一個針對“非典”病毒血清抗原的檢測試劑產品———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盒在我國問世。它能在發病的1到10天的血液中檢測出“非典”病毒,對“非典”早期診斷有重要意義。所有這些都預示著在不遠的將來,人類一定會戰勝“非典”。
上一篇:引起人類病毒性疾病的重要病毒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下一篇:引起人類病毒性疾病的重要病毒 ——禽流感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