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毒假單胞酵母菌酵米麵亞種Pseudomonas cocovenenans subsp. farinofermentans是一種存在於酵米麵、變質鮮銀耳及其他澱粉類發酵產品中的食源性致病菌,1977年從我國東北酵米麵中毒食品中被分離出來。1994年,首個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檢驗國家標準 GB/T 4789.29頒布並實施, 目前現行標準GB/T 4789.29-2003《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檢驗》。
由於椰毒假單胞酵母菌酵米麵亞種不是國際公開發表和承認的細菌分類科學名稱,因此給標準的正確實施造成了很大困擾。近些年來,研究人員對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的分類和命名進行了研究,於1999年將其劃分為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的一個病原型,因此2018年9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檢驗(征求意見稿)》中,將該菌種進行了更名。
形態學
CICC根據該標準征求意見稿要求,對中心保藏的CICC 10574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關鍵性能進行了檢測,結果表明符合標準典型特征描述,可作為該標準檢測用標準菌株,相關數據如下:
顯微形態
菌落形態
|
|
mPDA培養基36 ℃±1 ℃,24 h, 菌落1 mm~2 mm,紫色,光滑、濕潤、邊緣整齊。
|
mPDA培養基繼續培養至4d後, 部分菌落中心可有凸起呈草帽狀
|
|
|
卵黃瓊脂平板,36 ℃±1 ℃培養18 h, 菌落2 mm~3 mm,表麵光滑、濕潤。 |
培養4d後,菌落周圍形成乳白色混濁環, 斜射光下可見菌落及周圍培養基表麵呈虹彩現象 |
生化實驗結果
VITEK鑒定結果
生化鑒定結果
注:*:與標準征求意見稿中不一致。
API鑒定結果
上一篇:微生物菌圖形態檢查操作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