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多日的高溫,在拉響橙色高溫警報的同時,也拉響了食品安全的警報。衛生部7月30日通報的數據顯示,第二季度共收到全國食物中毒事件報告185起,中毒5696人。衛生部指出,第三季度將是重大食物中毒報告起數、中毒人數、死亡人數最多的季度。如何有效的預防食物中毒,生活中有哪些不良的生活小細節是致病的“罪魁禍首”?記者昨天采訪了省衛生監督所監督一處主任嚴雋德,請他以目前江蘇已經出現的食物中毒事情為實例來為廣大讀者“支支招”。
生吃的瓜果蔬菜要消毒
典型事例:蘇南某戶家庭在家庭聚餐之後,9人陸續出現嘔吐、腹瀉、頭暈等中毒症狀,送到醫院時部分人已經發生心悸、瞳孔縮小等情況,經搶救均脫離危險。衛生部門在其飯前食用的水果中檢測出了有機磷,這是一種帶有毒素的化學物質,這是導致一家人身體出現不適的根本原因。
專家提醒:“生吃的瓜果蔬菜要消毒”這並不僅僅是商家為宣傳自身產品時的廣告詞,目前江蘇省“有機磷”食物中毒事件比較多,主要是農藥殘留在瓜果蔬菜和穀物上引發的。提醒廣大市民,在吃穀物、果蔬等初級農產品的時候,一定要多洗、多泡,將上麵殘留的農藥洗淨後,方能食用。而對於四季豆、織紋螺等一些本身就含有毒物質的動植物食物,在烹飪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手法,按照其特性進行加工,才能將其中的有毒物質去除。例如烹調四季豆時就必須注意翻炒均勻、煮熟燜透,使其失去原有的生綠色和豆腥味後才能食用。
米飯5小時後就有毒素
典型事例:今年6月8日,某地農村的一戶人家辦喪事請村民們吃飯,310位村民中28人在飯後陸續出現腹痛腹瀉等不適症狀。經衛生部門檢驗,這些人所吃的獅子頭、海蜇等食物中菌落總數超標10-125倍,是典型的細菌性食物中毒。
專家提醒:37℃是最適合大部分細菌繁殖的溫度,因此,夏天食物中毒現象也比較多。其中,最多的就是細菌性食物中毒。預防的辦法其實非常簡單:食物在烹調的過程中一定要燒熟燒透,最低溫度不得低於70℃,生食和熟食不要混放,砧板用完後要清洗幹淨,預防交叉感染。不要忽視電飯煲中的米飯,米飯在高溫環境中放置5~10小時,就能產生足以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而這些被汙染的米飯大多看不出明顯的變質現象,加上食前加熱不徹底或者不加熱,很容易導致食物中毒。
冰箱裏有“嗜冷菌”
典型事例:記者的一位朋友在跟家人去飯店吃飯後,將基本上完整的紅燒魚打包帶了回來,回到家後,她立即將菜放入冰箱冷藏,第二天中午,端出來後直接吃了下去。飯後不到兩小時,覺得腹痛難忍,不一會兒,她丈夫也出現嘔吐現象。到醫院檢查之後診斷為直接食用冷藏飯菜而導致的急性胃腸炎。
專家提醒:冰箱並不是萬能的“保鮮盒”,細菌中除了有喜歡高溫天氣的,也有一些“嗜冷菌”,在4℃-5℃的時候繁殖最快,可在0℃-20℃的環境中生長,最常見的嗜冷菌有耶氏菌和李斯特菌,可以存在於肉類產品、乳製品、蔬菜及海產品等日常食物裏麵,能在家用電冰箱的冷藏室內較長時間生長、繁殖。此外,一些真菌和黴菌也會造成冰箱內食物的交叉汙染和腐敗變質。建議,冰箱冷藏室要定期清洗、消毒,尤其是夏天。鹵製品和冷菜最好一頓吃完,盡量不要食用隔夜產品。
上一篇:飲用水安全健康觸目驚心 強製性標準已上報 2006-8-3
下一篇:北京水產品蔬菜入市有新規 三次抽檢不過逐出京 2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