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的貨架上,琳琅滿目的商品吸引著我們的眼球,除了品牌以外,包裝上的內容也是我們需要關注的,比如哪款食物特別添加了鈣?哪款食物有利於我們的心髒?又有哪款食物不含脂肪——這些食物真的很特別嗎?
食品標簽像食品的履曆書。在選擇食品時,讀懂食品標簽,能了解這種食品的原料、產地、生產日期、保存方法等基本信息,還能了解它的營養成分(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看一看它是不是適合你。
1.看食品類別 標簽上標明的食品類別名稱是國家許可的規範名稱,能反映出食品的本質。
例如,你可能看到一盒飲料上注明“咖啡乳”,但它到底是飲料還是奶製品?這時如果標簽上的“食品類別”是“調味牛奶”,那麽它就是牛奶當中加了咖啡和糖,而不是水裏加糖、增稠劑、咖啡和少量牛奶做的飲料。後者在食品類別上屬於“乳飲料”而不是奶製品了。
2.看配料表 食品的營養品質,本質上取決於原料及其比例。按法規要求,含量最高的原料應當排在第一位,最低的排在最後一位。
例如,某麥片的配料表上寫著“米粉,蔗糖,麥芽糊精,燕麥,核桃……”說明其中的米粉含量最高,蔗糖次之,其中燕麥和核桃含量都較少。目前對食品添加成分的標注也越來越嚴格了,不能簡單用“色素”、“甜味劑”等模糊的名稱,而必須注明其具體名稱,比如“檸檬黃”、“胭脂紅”、“阿斯巴甜”、“甜蜜素”等。
3.看營養素含量對很多食物來說,營養素是人們追求的重要目標。對於以口感取勝的食物來說,也要小心其中的熱量、脂肪、飽和脂肪酸、鈉和膽固醇含量等指標。例如,一種蛋白質含量大於或等於20%的產品,營養價值通常會高於一個蛋白質含量大於或等於16%的產品。
4.看產品重量、淨含量或固形物含量例如,兩種麵包,一種淨含量標為120克,另一種標為200克,前者的體積也許更大。實際上,前者可能隻是發酵後更為蓬鬆,但從營養總量來說,後者更為合算。
5.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保質期指可以保證產品出廠時具備的應有品質,過期品質有所下降,但很可能仍然能夠安全食用;保存期或最後食用期限則表示過了這個日期便不能保障食用的安全性。為了獲得其中的健康益處,最好能夠選擇距離生產日期最近的產品。
6.看認證標誌
食品包裝上的各種質量認證標誌,有機食品標誌、綠色食品標誌、無公害食品標誌等代表著產品的安全品質和管理質量。在同等情況下,最好能夠優先選擇有認證的產品。
幾個噱頭看仔細
低熱:是單位熱量?還是整包熱量?
比如一袋薯片,薯片標簽的熱量很可能是某單位重量所含的熱量,而這袋薯片雖然看起來很少,但卻是此單位的2至3倍。有些人就是這麽吃胖的,因為事實上攝入的熱量和脂肪都大大高於預期。
所以在購買零食類食品時,不僅需要仔細閱讀營養成分表,而且還要注意這些成分表所給的單位是多少。注意總量與單位分量的比例,計算攝入量的時候按總量算。
全麥
全麥麵包比起精致的白麵包含有更多的纖維、維生素E及鋅、鉀等礦物質。在買全麥麵包之前,不要隻看顏色,一定要先看清包裝袋上的成分標示,看見全麥麵粉幾個字,並且位列成分表的第一位再掏錢付賬。此外,另一個判斷標準是看纖維含量,一般而言,纖維含量高的更可能是全麥麵包。
100%純天然
100%天然這個標語不一定代表產品內含的是水果原汁,充其量隻能說這個果汁產品沒有添加防腐劑或人工調味料等東西。有時候,100%天然的果汁產品裏,隻含有10%或25%的水果原汁。在果汁的加工過程中,含有纖維和營養素的果肉都被壓榨掉了。所以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將新鮮水果作為第一選擇。此外,在選擇果汁時,盡量購買果肉果汁,這樣能獲得更多的營養。
低脂高鈣
其實很多號稱低脂的產品達不到低脂的標準,往往屬於中脂的產品。另外一個類似的陷阱是高鈣,牛奶本來就是鈣含量高的食物,這種宣稱方法會誤導消費者,讓他們以為隻有標示高鈣的牛奶鈣質含量才豐富,沒有標的就不含充足的鈣質。
目前國際上對低脂食品的概念是:每100克食品中的脂肪含量少於或等於3克,而且來自脂肪的熱量占總熱量的比例不能超過30%。
含有omega脂肪酸,降低心髒病風險
除非醫生推薦,或食品包裝上有相關證據,不用過於相信它。
含有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種有助消化的健康細菌,還能增強免疫力,但是食物中的益生菌並沒有明確規定。所以酸奶中的益生菌到底是死是活我們並不清楚,不過喝酸奶總是不錯的。
(來源:每日新報)
上一篇:血鉛汙染事件 昂貴的鋅帶毒的血
下一篇:盛夏謹防“紅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