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食品安全整頓工作辦公室1月30日召開2010年全國食品安全整頓工作視頻會議時要求,要采取堅決果斷措施,主動出擊,徹底清查食品安全突出隱患。會議強調,食品安全整頓工作當務之急是要突出重點,全麵徹查食品安全隱患,徹查並堅決銷毀2008年問題奶粉。
作為一個事件,“三聚氰胺”已然離我們遠去,但是作為一種有毒有害的奶製品添加劑,“三聚氰胺”的陰影卻始終未曾飄散。對於“三聚氰胺重現江湖”,此前媒體已有零星報道,並引起了消費者的恐慌情緒。但在場合公開此事,這還是第一次。我們欣慰於有關部門坦承問題的勇氣,但在2010年的時間節點,語氣鏗鏘地談“徹查並堅決銷毀2008年問題奶粉”,總是讓人感覺不是滋味。這本身也說明,對於食品安全的問題,除了就事論事,相關部門或許還有更深層次的東西需要反思。僅僅將問題簡單的歸咎於“在整頓高壓態勢下,仍有個別企業和個人置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於不顧,利欲熏心、頂風作案”,難免給人一種推卸責任的感覺。
確實,幾起乳品三聚氰胺超標案件,都可以視為“個別企業和個人”所為,但僅僅歸牌號地“個別企業和個人”卻又不盡客觀,並且遮蔽了真問題。“三鹿”事件後,食品安全的問題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按理說,相應的製度和監管應當建立健全了吧?可是,在此後很長時間裏,原本應該銷毀的問題奶粉卻流失到市場上,並形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黑色產業鏈。監管如此麻痹和遲鈍,也使得對“三鹿”事件的問責以及此後相關部門的一係列的作為都充滿了運動式管理的疑問,這僅僅是“個別企業和個人”的問題嗎?
事實上,早在“三鹿”事件發生之後,就有不少人對問題奶粉的去向提出質疑。但遺憾的是,這方麵的信息遲遲沒有公開。公眾有理由質問:這到底是製度問題,還是人為問題?相關部門不會不知道,隨著奶業的複蘇,奶源不足依然是這個行業最大的問題,那些未及時銷毀甚至仍在企業掌控之中的問題奶粉隨時都有流入市場再次禍害消費者的危險。這,僅僅是“個別企業和個人”的問題嗎?
更要看到,上海熊貓煉乳、陝西金橋乳粉等企業奶製品三聚氰胺超標的問題,還曾隱瞞了公眾達數月之久。在這其中,普通消費者又一次充當了“不明真相”的群眾,不同的是,以前是企業在控製輿論,而這一次則是由相關部門主動屏蔽信息。這是為了部門的形象還是為食品安全“維穩”?在筆者看來,如果管理部門不從自身尋找“毒源”,總是拿“個別企業和個人”說事,食品安全就永遠是一個讓人無法放心的話題。
(來源:食品商務網 )
上一篇:海南開展2010年“瘦肉精”等違禁藥物整治活動
下一篇:一次性消毒餐具盼設保質期 專家:最好為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