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南寧訊 (記者張若凡)5月4日,自治區衛生廳發出了食品中毒預警信息,目前正是野蘑菇、野菜中毒事件的多發季節,盡量不要在野外采食。喜歡生吃牡蠣的人也要留意了,如果生吃被病毒汙染的牡蠣也可能會引發中毒。
又到蘑菇中毒高發期
每年的3~6月是野生菌類生長繁殖的旺盛期。在廣西,這也是誤食毒蘑菇引發中毒事件的高發期。
一周前,自治區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接到報告,浦北縣發生了廣西今年第一例誤食毒蘑菇引發的中毒事件。當地農民在野外的鬆樹下采摘了一種俗稱“鬆木菇”的野蘑菇,當時一共有11人吃了這種野蘑菇,結果8人出現惡心、嘔吐的中毒症狀,而且其中3人的症狀還比較嚴重。經過當地醫院的全力搶救,中毒者最終保住了性命。
衛生部門提醒,毒蘑菇中所含的毒素毒性穩定,一般烹調方法根本無法破壞其毒性成分,而且中毒後的死亡率很高,因此千萬不要在野外采食不熟悉的野蘑菇和野菜。
無毒蘑菇也可能“變毒”
自治區疾控中心食品安全與環境衛生科負責人黃兆勇介紹,目前在廣西發現的毒蘑菇種類已達10多種,蘑菇是否有毒也不能僅從外表分辨。
近年來的一些中毒事件還顯示,有些中毒者采食的野蘑菇是以前吃過、沒有毒性的,可這些“老相識”卻一改常性把人毒倒。黃兆勇說,曾經無毒的蘑菇變得有毒了,這跟地理、氣候、物種變異等原因都有關係,像“大油麻蕈”、“馬屎蕈”、“毒平傘”等野蘑菇都曾引發過中毒事件。因此,采摘野蘑菇的風險性越來越大,為口腹之欲而以身涉險實在不劃算。
專家提醒,如果發生食物中毒事件,應該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在等待救護車的期間,中毒者可以大量飲用溫開水或稀鹽水,然後把手指伸進咽部催吐,以減少毒素的吸收。
生牡蠣中檢出致病病毒
牡蠣,俗稱“蠔”,因味道鮮美而擁有大批的“粉絲”。更有人說,生吃牡蠣之鮮美是“天上有、地下無”。在南寧市大大小小的燒烤攤上,烤生蠔也是點單率最高的食品之一。
記者從自治區疾病預防控製中心了解到,前段時間實驗室人員從市場上抽取了一批生牡蠣進行檢驗,從中檢出了可引發感染性腹瀉的諾如病毒。據介紹,諾如病毒也叫諾瓦克病毒,通過被汙染的水和食物進行傳播,感染後最主要的症狀就是腹瀉。由於這種病毒具有發病急的特點,所以嚴重者可能會因為出現脫水症狀而導致死亡。
盡管檢出了病毒,但並不意味著牡蠣就要退出我們的餐桌。專家介紹,牡蠣在經過烹飪、煮熟以後,裏麵的諾如病毒就被殺死了。因此,牡蠣的美味還是能照樣品嚐,隻是注意別生吃。
來源:中國食品監督網
上一篇:子母奶含菌量超標上黑榜
下一篇:長沙疾控中心:嚴防病從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