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亞西部一些人跡罕至地區分布著多處遠古岩畫,盡管曆史久遠,但其顏色至今依然鮮豔。研究人員最近發現,遠古岩畫之所以不退色是因為有“活顏料”不斷為其塗色,這些“活顏料”其實是一些有顏色的微生物。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研究者在新一期英國考古學期刊《文物》上報告說,他們在西澳大利亞州金伯利地區的16處地點考察了80幅遠古岩畫。這些岩畫的曆史距今約有4萬年,其顏色依舊鮮豔,線條、形象清晰。但研究者通過DNA檢測發現,那些岩畫的色彩其實是由一些有顏色的微生物及其合成釋放物顯現出來的,它們的新陳代謝和不斷繁衍使岩畫色彩得以持久保持。
研究小組的負責人傑克·佩蒂格魯指出,上述岩畫表麵的最常見“活顏料”是一種黑色真菌,它對岩畫的塗色“貢獻”最大,而另一種紅色細菌往往與這種黑色真菌同時出現,二者似乎存在共生關係。研究人員推測,黑色真菌可能為紅色細菌提供生長所需水分,紅色細菌則為黑色真菌提供碳水化合物,而最初繪製岩畫時所用的顏料中可能含有啟動它們共生關係的養分。
佩蒂格魯介紹說,這些“活顏料”雖讓岩畫色彩鮮豔,但它們的生命活動導致岩畫表麵形成多層生物膜,研究者提取的生物膜樣品往往“很年輕”,這些膜會掩蓋岩畫的創作年代,為考古製造小麻煩。
(來源:新華社)
上一篇:研究發現收據和紙幣致癌物質含量高
下一篇:廣西:瓶(桶)裝飲用水產品質量監督抽查 合格率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