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食品進入市場的最後一關,監管不僅承擔著自身檢測食品品質的職責,更承擔著一份公眾的信任。
今年以來曝光的“染色饅頭”、“瘦肉精”等一係列食品安全事件,多為“馬後炮”監管。一些地方監管部門的辦公經費和人員工資,因為要靠返還的收費罰款來“解決”,這多少造成了一些部門和工作人員的“執法為利”。有食品審查員形象地稱:“如果說之前曝出的上海出租車運營是‘釣魚執法’,我們現在就變成了‘養魚執法’,每天的工作目標就是想著如何完成‘創收’任務。”
溫總理同國務院參事座談時,那句“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的感歎振聾發聵。多數人把這句話理解為對生產者和企業的批評,但現實情況告訴我們,在全社會呼喚企業家身體裏應流淌著道德血液的時候,我們或許更該關注,監管者體內流淌著怎樣的血液。因為,正是監管部門放任企業違法的“養魚執法”,才在食品生產領域造成惡劣的“破窗效應”,最終導致了行業整體的道德滑坡。所以,要想止住這種滑坡,我們就有必要先對監管者提出道德的要求。
食品從原料到消費者口中,要經過無數個環節。這其中每一個環節,都和消費者的健康安全息息相關。而作為進入市場的最後一關,監管則不僅承擔著自身檢測食品品質的職責,更承擔著一份公眾的信任。出了事,罰點款,再責令企業以後如何如何,這種事後監管的思路和工作模式,換來的是監管者自身的利益,犧牲的則是公眾的健康和信任。而監管未能發揮預防的作用,既和當前的監管機製不健全有關,也和監管者自身的職業道德缺失有關。當大多數監管者,隻把監管看作一份謀生的職業,而看不到這份職業和公眾健康安全之間的關係時,這樣的職業道德就難免在機製的漏洞下,催生出“養魚執法”的醜陋。
作為個人,對監管者的道德要求,原本與其他普通人無異,但既然入了這個行當,就應該知曉這個行業承擔的社會責任,並等於認可了這個職業與社會公眾之間形成的某種契約。這樣的職業道德如果得到堅守,即便食品生產領域出現失德,危害也會被遏製在生產和流通領域,而不會給消費者的健康帶來影響。並且,高道德必然帶來嚴監管,也就會相應地倒逼企業的規範生產和經營,從而提升自己的商業道德。多頭執法等機製漏洞,造成了現在常常是一出事,就找不到直接責任人的怪狀,於是多以不痛不癢的“問責”了事。輕飄飄的行政問責已然傷不了監管失職者的筋骨,如果良心上的譴責,他們也可以坦然麵對,那我們隻能眼睜睜看著食品安全一步步走入泥沼。
監管機製需要厘清,但在他律的作用之外,我們更希望,監管者的自律也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讓道德的血液蕩滌自己身上的汙泥濁水。
贛州工商構建食品安全監管新路徑
江西省贛州市工商局日前在全市食品經營戶中推行量化分級管理製度,著力構建食品安全長效監管防控機製,受到消費者和經營戶好評。
據了解,量化分級管理是該市工商部門對食品經營主體的主體資格、經營行為進行量化評分,根據評分結果劃分主體監管級別,並確定相應監管頻次的管理製度。
對食品經營主體的主體資格、經營行為進行量化評分是該製度的重點內容。該局規定,工商執法人員在日常巡查時,依據《食品安全日常監管量化評分表》對食品經營主體的經營行為進行量化評分。當經營者有違法違規行為時,執法人員在對其實施行政指導或行政處罰的同時,按其違法違規行為所對應的分值進行扣分,直到扣完每項標準分為止。
根據評分結果劃分經營主體監管級別,並確定相應監管頻次是該局分級管理製度的核心。據悉,該局根據經營者所得分值劃分為A、B、C、D四個等級。對於評定為A級的食品經銷戶,該製度還規定了獎勵措施,即在其生產經營場所的顯著位置懸掛“食品安全A級”標牌。而對那些經銷不合格食品的經營戶,該局則將有關執法部門的行政處罰作為信用信息記錄向社會公示。
贛州市工商局局長劉雪峰表示,在量化評分和分級監管基礎上,該製度進一步明確了各基層工商部門的責任,對構建食品安全長效監管防控機製至關重要。
(來源:新浪網)
上一篇:小熊貓姓“熊”還是姓“貓”?
下一篇:如何避免塑化劑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