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基因中存在能夠分解酒中毒素的基因,且這種基因僅存在於中國人及與中國人有關的人群,如韓國、日本等東亞人群中間——複旦大學人類遺傳學實驗室、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李輝課題組昨天宣布了這一有趣的發現。
據介紹,因為這種基因的形成年代與“杜康釀酒”這一曆史故事的時間相吻合,因此被專家戲稱為“杜康基因”。
“杜康基因”學名是乙醇脫氫酶第七亞族基因(ADH-1-B),與酒精及一些相關毒素的解毒功能相關,乙醇脫氫酶的功能主要是將人體攝入的酒精分解為乙醛,乙醛在人體內另一種乙醛脫氫酶的作用下進一步被分解為乙酸,而乙酸是人體內眾多代謝反應需要的底物,這就完成人體對酒精的解毒功能。
為什麽在歐洲同樣有很多人飲酒,卻沒有發現乙醇脫氫酶第七亞族基因?對此,李輝解釋說,雖然都是酒,但是歐洲的酒主要是由水果類釀造的,而東亞人群的酒是由糧食釀造的,這存在比較大的差別。另外,歐洲直到中世紀農業都不發達,用於釀酒的糧食很少。因此,酒精對歐洲人群中基因的選擇時間短,作用很弱。這也解釋了我國很多以遊牧為主的少數民族不存在這種基因的原因。
既然東亞人群中有分解酒精能力特別強的乙醇脫氫酶第七亞族基因,那麽是不是東亞人在飲酒時就可以隨心所欲呢?對此,李輝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表示,雖然70%東亞人體內有乙醇脫氫酶第七亞族基因,但是這種基因隻能是將酒精分解為乙醛,乙醛還是對人體有毒性的,很多人喝酒臉紅就是由於乙醛刺激的原因。要想將乙醛徹底分解為無毒的乙酸,還需要另一種乙醛脫氫酶,但奇怪的是這種酶在東亞人群中又有70%的人沒有。所以,盡管很多人不會發生酒精中毒,但會發生乙醛中毒。
研究隻是向我們從一個側麵揭示了人類進化的有趣故事。為了健康,還是應該盡量少飲酒。
喝酒容易臉紅是酒精中毒的反映;東亞人酒精中毒的比例比歐美人低,是因為他們體內在2800年前進化出了乙醇脫氫酶基因ADH1B的一個特殊變體類型H7,這個基因變體可以高效降解與酒精相關的大量毒素。複旦大學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李輝課題組最近揭示出了人體基因進化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關係,他們認為,這個變體的出現,與中國的農業發展以及釀酒技術的出現有密切關係。
乙醇脫氫酶基因是人體一個非常重要的基因,起著代謝作用。它可以把乙醇降解為乙醛,然後再由另一個基因把乙醛降解為乙酸,乙酸是人體中多種代謝循環過程的“能源”。課題組此次調查全球46個人群的近萬人,發現乙醇脫氫酶基因在人體中共有7個類型,第五型在猶太人體內,而第七種類型的乙醇脫氫酶基因隻在東亞人中有,尤其是漢族人,攜帶這一基因的漢族人占了漢族總人口的70%以上。
基因突變源於解毒需要
課題組對比了包括新石器時代、漢代、唐朝等時期的古人類DNA,發現第七種類型的乙醇脫氫酶基因在2800年前才開始出現,那時候,正是中國農業突飛猛進時期,充足的糧食生產使得家家戶戶都有了餘糧,糧食儲存成為難題。
課題負責人李輝認為,當時不可能有糧食儲存的檢測技術。糧食儲存不當發酵後,會產生毒素,而當時的人群因為不知情,還在不斷食用。於是,具有這一基因亞型H7的人就能夠降解這一毒素存活下來,缺少這一基因的人則會食物中毒——也許是慢性,也許是急性——因此,產生了一輪又一輪自然淘汰。長此以往,這一基因H7變體在體內得以強化。“這也意味著這一基因亞型在自然選擇中是正選擇的,能夠遺傳下來並且不斷加強。”
更重要的是,後來人們學會釀酒。在開始有意識地利用真菌生長過程釀酒時,會產生更高濃度的毒素,但是酒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顯然是一個誘惑,因此又強化了這一選擇過程。
李輝介紹說,在考古學上雖然發現新石器時代已經發明了釀酒,但是酒的大規模流行是從夏商周開始的。“我們傳說中的杜康就是夏朝末年的知名酒仙,從研究中也可以看到,飲酒大概就是這個時期開始流行起來,中國人的酒精基因產生了大範圍的優勝劣汰也是從這一時期開始的。所以我們把這種基因戲稱為‘杜康基因’。這個乙醇脫氫酶基因的第七種變體就是我們中國人的關鍵變體。”
缺某種基因喝酒沒快感
課題組還發現,人類如果缺失了另一種重要基因——與乙醇脫氫酶基因關係密切的乙醛脫氫酶基因,那麽喝酒是一定沒有快感的。而在東亞人群中,在中國人中,這一基因功能缺失的人占了人口總數的50%以上。
攜帶H7類型乙醇脫氫酶基因的人群能夠降解大多與乙醇相關的毒素。而且課題組發現,在歐洲和美洲的人群中,攜帶這一類型乙醇脫氫酶基因的人口比例非常低,這也是為什麽白種人酒精中毒比例遠遠高於東亞人的原因。因為即便是根據曆史追溯也能夠發現,直到中世紀,歐洲人群的食物來源於狩獵還很重要,糧食並沒有進入豐產富餘的階段。李輝稱:“也許是他們還沒來得及進化出這一類型的乙醇脫氫酶基因。”
自然進化充滿了種種奧妙,課題組發現雖然東亞人進化出了可以解毒的乙醇脫氫酶基因,使人體能夠把乙醇迅速降解為乙醛,但是東亞人卻又進化出乙醛脫氫酶基因功能缺失的類型。有高達50%的人缺少乙醛脫氫酶基因功能,而這是能夠對酒精進行徹底的“無害化處理”的重要基因。尤其是在中國的潮汕地區,這一基因的功能缺失顯得尤其明顯,“這也是為什麽潮汕地區食道癌高發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缺少這一基因功能,使得酒精經過了第一道工序後,卻沒有第二道‘無害化處理’。”而缺少這一基因功能的人的最顯著標誌,就是一喝酒就臉紅。
李輝稱:“課題組還發現,這兩個基因同時突變的人,也就是乙醇脫氫酶基因功能增強而乙醛脫氫酶基因功能減弱,尤其是缺失乙醛脫氫酶基因功能的人,喝酒的時候一定沒有快感。因為不能把酒精進行最終的‘無害化’處理,人體會有中毒的感覺。”這一類基因的陸續發現,未來也許會解釋為什麽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特色食物,“這些特色食物不是口味造成的,而是人體的基因所造成的,是人體對自身安全保護的需求。”
(來源:文匯報)
上一篇:抗擊艱難梭菌是艱難之戰
下一篇:遼寧集中銷毀2萬餘件假冒偽劣食品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