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日報》報道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藉保平不久前撰文,研究食品保質期問題:人們往往將保質期作為判斷食物是否安全的重要因素。消費者逛超市采購食品時,一般會挑離保質期最遠的。在美國,針對不同需求,把食品保質期細分為:最佳口味期(品質最新鮮、營養最豐富、最適合小孩子)、銷售截止日期(商場隻能在這個日期之前銷售)、食用期(也就是食物的最後食用日期)、封箱包裝日期(以便出現問題進行追究)四種。家長在孩子小時候就開始教他們辨認保質期的方法,沒有標注保質期的食品在歐美發達國家是無法銷售的,消費者就是最好的保質期監督員。
那麽,究竟什麽是食物的保質期?保質期又是怎樣確定的?2011年5月13日,衛生部發布的《預包裝食品標簽標準》,對保質期的最新定義是:預包裝食品在標簽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在此期限內,產品完全適於銷售,並保持標簽中不必說明或已經說明的特有品質。
食品的保質期是由《藥典》的規定和實驗室數據雙重確定的。在製定一種食品的保質期前,需要對食品進行微生物試驗、理化試驗及感官檢查等客觀的質量變化分析。在進行微生物試驗時,常要檢查大腸杆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由於食品不潔引起的腸胃疾病或食物中毒等,罪魁禍首通常都是相關微生物超標。理化試驗一般檢查渾濁度、黏稠度、酸堿度以及維生素成分有無變化等。感官檢查是專業檢查人員通過感官對食品的色、味、形等進行質量評估,以判斷食品是否變質。一般情況下,根據食品開始變得不好吃的天數,乘上0.7-0.8的係數,就是該食品的保質期。可以說,我國對食品保質期的評定還是非常嚴格的,隻要在銷售流通環節沒有明顯的環境改變或是存放方式不當,理論上,在食物保質期內對食物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消費者在選購食品時,有幾個與保質期相關的問題值得注意:
一是雖然在保質期內的食品都可以放心食用,但營養還是略有差別的。這就是美國設定最佳口味期的原因,離保質期越遠,無疑食品越新鮮,營養越豐富。
二是食品保質期概念同樣適用於藥品,但煙草產品沒有相關製度保障。所以,消費者在購買香煙時尤其要謹慎。
三是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某些食品的保質期長短和防腐劑多少沒有必然關係,並不一定是保質期越長,添加防腐劑就越多。食品的保質期長短是由食品自身特質、食品的包裝類型和食品的生產工藝來決定的,很多食品都可以實現無防腐劑保鮮。
不需添加防腐劑的食品有很多。例如蜂蜜、泡菜、醋、白酒等高糖、高鹽或高酸食品,食材本身就對生物菌群具有抑製作用,實現了天然殺菌,從而大大延長了自身的保存時間。當然,為了盡可能食用新鮮食品,我們還應在產品標識的保質期內盡早把食品吃完。
而像常溫奶、罐頭、罐裝飲料等食品,通過真空、密封、殺菌、無菌包裝等現代食品科學技術,同樣可以實現無防腐劑添加的長期存放。
又如蜜餞、速凍食品等,由於本身水分很少,以及運儲過程中溫度很低,都會令細菌缺少基本的生物繁殖條件,因此也能實現不添加防腐劑保質的目的。
四是對於沒有標注保質期的,消費者一定要堅決予以抵製。如果我們都能像歐美國家的消費者一樣對食品保質期進行自覺監督,那麽保質期就會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作用,真正成為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屏障。
(來源:中國質量報)
上一篇:美官員稱甜瓜攜帶病毒感染病例將持續增多
下一篇:八百專家將聚榕城 探討微生物學推廣應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