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最近半年的國內新聞,布魯氏菌的身影無處不在:2011年5月,東北農業大學28名師生在解剖實驗中被感染確診為布魯氏病。6月,寧波市鎮海區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在對該區兩家奶牛養殖場和一家屠宰場工作人員進行抽血采樣時,發現兩名屠宰場工作人員感染布魯氏病。11月初,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被通報超過百名防疫員疑因工作感染布魯氏病。
不過,所有報道中都沒有出現死亡案例,這種病菌也沒有像SARS和甲流那樣大規模擴散。
飛鶴乳業聲明牧場的全部奶牛健康狀況良好,而一位聲稱自己感染布魯氏菌的牧場工人說,因為體內的布魯氏菌作祟,自己正值壯年,體力卻大不如前,走幾百米路就腰酸背痛,連入冬取暖的煤都搬不動。
民間通俗地把這種病症形象叫做“懶漢病”,嚴重者整日感到困倦乏力,最後完全喪失勞動能力。
布魯氏菌對人身體的改變可能是不可逆的。東北農大的患病學生在三個療程後痊愈出院,但依然會感到身體不適,比如在陰雨天或吹空調時,關節會疼痛。就在住院期間,他們親眼看到有些人患病後十多年了還在做鞏固治療。
“死不了,但是讓你一輩子不舒服。”50多年前就關注布魯氏菌的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崔治中遺憾地說,關節炎、關節腫痛、不育以及始終有感染的炎症往往陪伴著慢性布魯氏病患者終生。
與眾不同的“感冒”
雜亂的實驗室,4隻未經檢疫的羊活體,不規範的實驗操作,2010年12月19日的那場羊活體解剖學實驗,讓東北農業大學的受感染學生後悔不迭。
實際上,布魯氏病初期症狀並不特別,就是感冒發燒,被感染的學生統統當成普通感冒來治,然而這個“感冒”不同以往,揮之不去。多數布魯氏病患者前期都會經曆誤診,哪怕出現了明顯的關節疼痛,也很少有人想到布魯氏病。
1887年,英國隨軍醫生大衛•布魯氏在剖檢死於不明發熱的士兵脾髒時,意外發現一種微小細菌,遂將之命名為“馬爾他微球菌”。之後,布魯氏菌就在全球被發現。每年,全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布魯氏病發病例數約50萬例。不少人在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時,才意外發現布魯氏病居然與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甲型H1N1流感等疾病同屬國家的乙類傳染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現在的分類,布魯氏菌屬有六個種20個生物型,其中引起人類疾病的有羊、牛、豬和狗布魯菌,病原菌主要由患病牲畜傳染給人,人吃了被感染的奶製品、通過人體表麵的傷口感染,或通過眼結膜、鼻腔黏膜、口腔等途徑感染,但它極少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發燒,關節痛,出汗,這是布魯氏病比較典型的症狀。布魯氏菌可以侵犯中樞神經係統、生殖係統或骨骼係統。發燒後一個月左右屬於急性期,這時治療如果及時得當,大多數病例短期內臨床症狀就會消失,否則轉為慢性型後,病程長、反複發作或出現並發症如關節炎、勞動力下降,最為嚴重的是喪失勞動能力、流產或不孕。
這意味著,布魯氏病總是在悄無聲息中讓患者遭受無可挽回的損失。在過去,獸醫和牧民一直在為這類傷心故事增添素材。
有牛羊群的地方就可能有布魯氏病
布魯氏病的泛濫與畜牧業息息相關。一頭奶牛如果感染布魯氏菌,不及時清潔和防疫,病菌很快會在群體裏暴發,進而增加人被感染的幾率。
根據衛生部數據,1996年-2005年,中國布魯氏病發病率從0.09/10萬上升到1.50/10萬。2006年,全國共報告發病19013例。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教授吳清民表示,我國每年有近3萬人感染布魯氏病。吳專業從事布魯氏菌致病機製和防控技術研究,他指出目前布魯氏病主要出現在畜牧業較為發達的內蒙古、東北、西北等牧區。
崔治中說,布魯氏病過去還集中在牧區,現在有許多散養情況,以致於隻要有牛羊群的地方,就可能存在布魯氏病。崔認為,飼養員感染布魯氏菌的風險最大,其次是接觸到病牛羊的人群。而對於普通人,尤其是城裏人來說,接觸動物的機會不多,那麽喝未經滅菌的生奶或奶製品,就成了普通人感染的主要途徑。
但是布魯氏菌對高溫比較敏感,在66℃下,隻需要1.8-2.5秒的時間就可以讓布魯氏杆菌的數量降至先前的1/10,而72℃持續15秒鍾的巴氏消毒則足以有效殺滅牛奶中所有的布魯氏菌。
果殼網化名“少個螺絲”的乳業專業博士也認為,要消滅牛奶中的布魯氏菌並不難,即便患有布魯氏病的牛產下的牛奶,經過巴氏殺菌後也是安全的。至於那些堅持喝生鮮奶的人,隻能自求多福了。
(來源:搜狐)
上一篇:功德林淨素菜包檢出大腸菌群
下一篇:金色的細菌,灰色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