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幾家大品牌速凍食品相繼陷入“細菌門”,“金黃色葡萄球菌”被大家所熟知。雖然有專家指出這種細菌在80℃的開水中煮5到10分鍾就死了,但是仍然不能消除人們心中的疑慮:低溫生產和儲藏的速凍食品,怎麽還會產生細菌?對此醫生提醒道,低溫儲存的食品並不是完全無菌的,一些細菌、病毒在低溫狀態下仍會滋生。冰箱的普及增加了人們食用冷飲和不新鮮食品的機會,目前高發的炎症性腸炎都與這些飲食習慣有關,年輕人尤易中招。
冷藏冷凍的食物,也會有病菌滋長
不少消費者有每周大采購的習慣,周末到超市買齊了一周用的食物,不分類別全部放進冰箱裏,平日的剩菜剩飯也習慣放進冰箱裏,認為低溫狀態能保證食物的新鮮安全。實際上,“低溫儲存的食品看上去是新鮮的,但是從化學變化的角度看,很難說其沒有壞、沒有變質,一些細菌、病毒在低溫狀態下仍會滋生。”岑榮英副主任指出。據了解,冰箱冷藏室內的低溫雖能抑製多數細菌的繁殖,但有些“嗜冷黴菌”仍可繼續生長。如耶爾森氏菌在低溫環境中仍能大量繁殖,“如果對食物沒有加熱,這種細菌入結腸後,極易引起結腸炎。”岑榮英醫師說。
冰箱使用率高,炎症性腸炎發病幾率就高
近幾年,有一種難治愈、高複發的慢性腸病———炎症性腸炎開始在年輕人中高發。患者初期表現是腹瀉、腹痛、血便。隨著病情的嚴重,會造成消化功能紊亂、貧血、乏力等症狀。岑榮英醫師說這種病難以治愈是因為“體內的免疫係統攻擊腸道,原本光滑的腸壁不斷受到攻擊,產生潰爛,產生結痂,會使腸道變窄,此時就必須做手術將變窄的腸道切除。但是切除變窄的腸道並不能治愈疾病,因為是免疫係統的問題,其它的腸道仍然受到威脅。”
有項研究表明,冰箱使用率高的地區,人們患炎症性腸病的幾率就高。所以,這種疾病又叫做“冰箱病”。“冰箱的普及的確增加了人們食用高蛋白食品、過冷食品的機會。另一方麵,人們可能會認為冰箱儲存食物新鮮安全,從而不注意食品的保質期、以及食用之前的加熱處理,這些習慣都可能誘發炎症性腸炎。”岑榮英強調。“另外,也不排除冰箱中可能會產生誘發炎症性腸炎的細菌或病毒,但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20-30歲,才是炎症性腸炎的高發期
一般認為,免疫功能越強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越強,但是,像炎症性腸炎這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卻非如此。“自身免疫疾病也就是體內免疫係統對自身成分發生免疫而導致的疾病狀態,比如,白細胞本來應該攻擊大腸杆菌,但是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後,免疫力卻不分敵我,去攻擊正常細胞組織。因此20-30歲人體免疫力最旺盛的時候,是最容易發病的時期。”岑榮英醫師解釋道。
●提醒
注意食物保質期 注意加熱處理
冰箱使食物的儲存更加方便了,但是如果沒有正確的儲存方法,放在冰箱裏的食物反而會成為細菌滋生的“冷床”。“從冰箱中取出的食物,一定要注意食物的保質期。對於易變質易腐爛的食物,一定要注意加熱處理。”岑榮英副主任強調。
不要冷熱交替食用食物
此外,冰箱還為人們進食冷飲提供了便利。在吃火鍋時,吃得大汗淋漓,這時候,許多人喜歡喝上一杯冷飲。實際上,這種冷熱食物交替食用極易對腸胃功能造成損傷,使腸胃更容易生病。“為避免腸胃損傷,不要食用過冷過熱的食物。還要避免吃不潔食物。”岑榮英醫師指出。
(來源:南方報網)
上一篇:食品安全標準“倒退”之爭
下一篇:衛生紙擦嘴易感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