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歲末,食品安全備受公眾關注。質檢部門近期對有關食品質量的抽檢結果,卻讓公眾的神經再次繃緊。牛奶、食用油、花生等食品中驚現致癌物質黃曲黴素的消息,再次刺痛了公眾已幾近“風聲鶴唳”的神經。繼“瘦肉精”“染色饅頭”“墨汁粉條”“毒豆芽”等之後,“黃曲黴素”又成為食品安全年度“熱詞”,成為2011年我國食品安全的最後注腳。
據深圳商報報道,深圳市場監管部門近日抽檢發現,深圳有7批次食品黃曲黴毒素B1含量超標,並涉及食用油和花生兩類食品。標準規定,花生中黃曲黴毒素B1 含量應≤20(μg/kg),實測結果顯示,福到來購物廣場銷售的散裝花生仁、興萬和購物商場銷售的散裝花生米、阪田新發凍品店銷售的散裝花生米黃曲黴毒素B1含量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超標現象,其中福到來購物廣場銷售的散裝花生仁超出標準達4.3倍。對於食用油中的黃曲黴毒素B1含量,標準規定應≤10(μg/kg),檢測發現,有4批次在餐飲服務單位抽取的食用油該項目超標,抽檢單位分別為南山新華記客家食館、金沙皇宮美食休閑廣場、坪山新區坪城酒樓及田心酒店,其中新華記客家食館與坪城酒樓超標均接近4倍。
黃曲黴素並非新鮮事物,其毒性早被行業知悉,並且也是被有關部門列為必檢項目的“重點盯防對象”,為何卻能突破層層關卡流入市場?原因有四。
其一:原料挑選“沒守住”。廣東省質監局調查認為,南方氣候濕熱,花生在生長、儲存過程中易受潮發黴,造成黃曲黴、寄生曲黴等生長繁殖。食用油黃曲黴素超標的主要原因是花生原料在種植、運輸及儲存過程中受到黃曲黴等黴菌汙染,而企業在生產時沒有嚴格挑揀花生原料和進行相關檢測。
其二:煉油企業原料最為關鍵,但是目前煉油企業在原料選擇上基本靠肉眼辨別,幾乎沒有儀器能夠在原料層麵就準確分辨出是否受到黃曲黴素汙染。目前有的企業采用色顯機來鑒別,但是受到黃曲黴素汙染的原料在色澤上隻有輕微的改變,用色顯機檢測的效果也不一定好。
其三:沒有采用精煉工藝或工藝控製不足也是造成食用油黃曲黴素超標的重要原因。在加工過程中隻要增加一個黃曲黴素降解設備就完全可以將黃曲黴素含量控製在標準範圍內。但在安全和利益之間,企業選擇了利益放棄了安全。
其四:成品檢測“沒堵住”。在產品流入市場前國家要求每批產品都需檢測。大企業一般都有自己的出廠檢測設備,即使在前兩個環節沒發現黃曲黴素,一般也能夠在這個環節“堵住”。但小企業沒有自己的設備,隻能靠委托質監部門進行“送檢”以及質監部門的不定期抽查,如果企業沒有做到每批產品都送檢,不合格產品就很可能流入市場。
(來源:新浪網)
上一篇:波力海苔檢出菌落總數超標
下一篇:黑猩猩腺病毒可用來製造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