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議題之一是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這充分反映了中美兩國公眾共同的關注,體現了中美兩國政府重視民生、重視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政策考量,顯示出中美兩國加強合作、應對經濟全球化挑戰的共識。
中國擁有13億人口,既是生產大國,也是消費大國。“以人為本”是中國政府的執政理念和根本宗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是中國政府的不懈追求。中國政府曆來重視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物美價廉的“中國製造”為全世界的消費者尤其是美國人民提供了豐富的選擇。作為國際社會大家庭中的一員,中國政府以高度的責任感,強化了產品質量尤其是出口產品質量的監管和控製體係,包括:成立了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充實了農業、衛生、工商等部門的監管力量;製修訂《產品質量法》、《標準化法》、《進出口商品檢驗法》、《食品安全法》、《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以打擊製假售假為重點,開展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活動。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中國的產品質量控製和食品安全監管水平有很大提高。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日益成為全球性問題。中國政府高度關注國內外消費者對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的反映和訴求。我們認為,即使存在萬分之一的不合格產品,也有可能對消費者構成百分之百的危害。為此,中國政府從今年8月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為期四個月的大規模專項整治特別行動,重點對農產品、生產加工食品、流通領域食品、餐飲消費、藥品、豬肉、進出口商品和其他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消費品等8個方麵進行集中整治。整治的目標是,在解決突出問題的同時,建立健全從產品設計、原材料進廠、生產加工、出廠銷售到售後服務的工業品全過程監管鏈條,建立健全從種植養殖、生產加工、流通銷售到餐飲消費的食品全過程監管鏈條,建立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係和責任追究體係,建立覆蓋全社會的產品質量監管網絡。我們把任務分解成20個量化指標,作為業績考核內容落實到地方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把責任落實到企業和生產經營者。中國政府還發布特別規定,進一步明確了生產經營者、監督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的責任,要求嚴格執法,依法打擊各種質量違法法規行為。
現在,全世界都可以看到,在中國的廣闊田野,大批技術人員在指導農民正確使用農藥;在中國的工廠車間,產品的每一道工序都在進行嚴格的質量控製;在中國的口岸,出口的每一批產品都要經過嚴格的查驗。最近一段時間,我本人主持召開了10次專題會議,先後3次分別率領300多人到浙江、山東、廣東等地督導工作,現場檢查了268家企業。“中國製造”出口量最大的廣東省,召開了10萬人的動員會,會後組織學習的人數超過100萬人,政府免費發放宣傳資料1000多萬份。負責質量工作的有關部門正在抓緊修訂完善各種質量標準,製訂有助於廣大生產經營者提高產品質量的規章製度。
這次特別行動卓有成效,集中解決了一些影響質量安全的突出問題。676個大中城市農產品批發市場已全部納入監測範圍,98.7%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簽訂了質量安全承諾書,對重點藥品生產企業派駐了監督員,對食品和其他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消費品普遍實行了不合格產品召回製度,對所有的出口食品原料基地、兒童玩具等重點商品進行了清查,取消了不合格企業的出口資格。
我認為,為了維護消費者的權益,采取嚴而又嚴的措施是必要的。即使可能增加出口成本,影響出口數量,我們也要堅持不懈地抓下去。我相信,隨著這次特別行動的深入開展,中國的法律法規體係、質量標準體係和監督管理體係必定會更加完善,“中國製造”必將對全球消費者更具吸引力。
加強國際溝通與合作,對於世界各國共同應對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問題至關重要。為此,我主張:第一,要客觀分析國家之間在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認識上存在的分歧。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人們對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要求越來越高、指標越來越細、標準越來越全。由於各國國情和發展階段不同,質量標準、質量監管體係和製度確實存在差異,監管能力和水平也會存在差距。並且過去認為是可行的管理辦法,現在和將來不一定可行。當務之急,我們應該在不同之中尋求並強化共同點,共同改進質量監管辦法,提高產品質量。第二,要基於事實,正確分析不合格產品產生的原因,防止片麵炒作。對問題產品,要弄清是設計問題還是原材料原因?是生產問題還是運輸過程中出現的差錯?不能不分原因簡單地將問題歸罪於製造方。第三,要理性處理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個案,防止以偏概全,更要防止將其政治化,製造新的貿易壁壘。在保障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方麵,中國深知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但在我們為此付出艱辛努力的同時,也需要貿易夥伴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經濟全球化已經將所有經濟體前所未有地聯係在一起,隻有加強合作,才能確保全球消費者的利益。
上一篇:美國越來越多城市抵製瓶裝水回歸自來水2007-12-12
下一篇:達能陷入境外仲裁無效危機 娃哈哈說"有法律行動"200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