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熱線:400-0532-596
新聞資訊

微生物群落增多變壯


錄入時間:2015-3-20 8:51:50
   
   昨日獲悉,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日前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Scientific Reports》(《科學報告》)上發表論文,介紹其在長江三峽庫區微生物群落及功能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這項研究持續關注三峽大壩修建後微生物群落發生的變化。主持這項研究的畢永紅博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綜合分析了最近十多年來三峽水體監測的相關數據,結果表明庫區水質整體向好,水體中擔任“清潔工”角色的微生物群落不斷發展壯大,功能也越來越強,但與庫區回水區以外的微生物群落相比仍顯得十分脆弱。
  微生物群落包括浮遊動物、植物和細菌等,它們在水體生態係統動態穩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浮遊細菌,能夠分解轉化魚類屍體、枯枝落葉等物質,防止水體富營養化。
  畢永紅解釋,大壩修建前,生活在長江三峽段水體中的微生物群落種類豐富、各司其職,共同營造著清潔的水體,形成動態平衡;大壩修建後,水文環境從河流變成了湖泊(水庫),微生物群落的結構也隨之改變,以往適應在河流中生存的微生物由於不能適應新的環境而出現種群萎縮。水體“清潔工”數量減少,在新環境下工作“幹勁”也不足,導致水體富營養化進程加速,藻類水華現象時有發生。
  近年來,湖北、重慶等地正在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通過人工放流魚類、敷設人工水草、設置生態浮島、營造魚類棲息地等辦法,加快促進三峽庫區微生物群落的恢複。
  當前,三峽庫區的微生物群落較蓄水初期已有大幅改善和提升。畢永紅介紹,他對比分析了2003年蓄水以來三峽水體的月度水質監測數據,三峽庫區蓄水從135米至156米期間,水體綜合營養負荷指數較高;從156米至175米時,該指數緩慢下降;2008年175米試驗性蓄水以來,該指數持續緩慢下降,水華暴發的頻次和強度也明顯下降。多方麵的數據表明,三峽庫區水質在持續改善。
  人工修建大型水體的生態重建在國內已有先例。據介紹,聞名全國的浙江千島湖就是一座人工修建的大型水庫。通過持續保護,該水庫內的水質良好,成為礦泉水企業的水源地,魚類等水產品也行銷全國。

 

上一篇:普通抗生素或擾亂試驗結果

下一篇:太倉首次截獲環褶孔菌

首頁 | 關於我們 | 網上商城 | 在線客服 | 聯係我們
業務聯係電話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郵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錦匯路1號A2棟
產品技術谘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時段:13105190021
投訴與建議: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