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4月21日電,病原菌為啥如此“頑固”,讓諸多藥品“黯然失效”?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近日破解了細菌在抗生素長期使用下產生耐藥性的分子機製,從而減少其產生,有針對地指導用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雜誌《抗菌藥物和化療》上。
該研究揭示了細菌中攜帶的質粒在不同抗生素使用條件下,是如何通過基因重組不斷獲得新的耐藥基因,以適應環境變化,從而抵禦抗生素的殺滅。
該所動物細菌病研究創新團隊張萬江博士以大腸杆菌為實驗對象,研究發現,當細菌含有一個敏感質粒或攜帶少數耐藥基因的質粒,長期與其他含有多重耐藥質粒的細菌共存時,在臨床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情況下,極易發生質粒間耐藥基因的重組和交換,同一質粒在不同抗生素反複作用下會發生不同進化。
研究表明,在以青黴素為主的β-內酰胺類藥物應用較多時,大腸杆菌攜帶的cfr耐藥基因陽性質粒,通過基因重組將超廣譜β-內酰胺酶的基因片段整合到自身質粒序列,形成“超級細菌”。這種細菌足以抵禦臨床上10種以上的藥物作用,由它而起的感染不僅延長了疾病的治療周期,還增加了治療成本。
上一篇:腸道細菌決定心情好壞
下一篇:喚醒“沉睡”的微生物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