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熱線:400-0532-596
新聞資訊

生豬肌內脂肪沉積研究取得新進展


錄入時間:2024-2-23 10:34:49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廣東省動物營養調控重點實驗室教授張永亮和習欠雲團隊聯合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局、河南省畜牧獸醫研究所在科技創新203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資助下,研究揭示了不同豬品種間日糧脂類與腸道微生物互作、在腸段內的消化吸收與轉運、在肝髒中代謝轉化、在肌內沉積的差異。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微生物組》(Microbiome)。

  豬為人類提供了大部分肉類產品,也是生物醫學研究的理想動物模型。豬肌內脂肪含量對豬肉品質至關重要,並與人類健康和疾病也密切相關。目前,豬日糧中脂類分子跨組織代謝與肌內脂肪最終沉積過程,以及這些變化在不同品種(個體)中的差異還不完全清楚。

  該研究通過交叉組學技術分析了我國地方豬種藍塘豬與長白豬空腸、結腸、肝髒和背最長肌的細胞類型,各腸段中的微生物的多樣性,以及血液等循環係統中脂類分子的組成,解析脂類分子在體內的消化、吸收、轉化和沉積過程,挖掘品種間的關鍵鑒別標記。

  長白等瘦肉型豬種表現出的品種優勢,主要包括小腸和大腸上皮細胞脂類分子吸收和氧化能力更強以提供機體需要的能量;腸細胞和肝細胞高密度脂蛋白合成以反向膽固醇轉運能力更強;肝細胞中形成和分泌膽汁酸以乳化脂肪能力強;參與脂質積聚的腸道微生物更豐富。在藍塘等脂肪型豬種中,表現出更高的乳糜微粒合成和轉運能力;更強的肌肉內皮細胞吸收脂類分子的能力;更高的肌間幹細胞生脂潛力。

  上述發現增強了我們對脂質代謝的理解,並為改善動物生產和人類疾病開辟了新的途徑。


來源:中國科學報 朱漢斌

提醒:本文章所有內容均來源網絡,僅用於學習交流,若有侵權內容,請及時聯係刪除或修改,特此聲明!

 

上一篇:科研人員初步建立青藏高原水生微生物基因組和基因目錄

下一篇:稻田和旱地土壤“新碳”微生物利用與殘留物形成機製研究獲進展

首頁 | 關於我們 | 網上商城 | 在線客服 | 聯係我們
業務聯係電話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郵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錦匯路1號A2棟
產品技術谘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時段:13105190021
投訴與建議: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