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熱線:400-0532-596
新聞資訊

發展中醫藥需要創新思維和方法 2008-04-01


錄入時間:2008-4-1 16:41:24
   
   以“中醫藥發展思路與繼承創新思維和方法”為主題的第318次香山科學會議日前在北京舉行,衛生部部長陳竺教授等擔任會議執行主席。會議邀請了以中醫界為主的多學科跨領域專家學者,共同對中醫藥學自身發展規律、中醫藥特色優勢以及繼承、創新的科學內涵等問題進行了研討,提出了中醫藥發展思路與繼承創新的思維和方法。
  
繼承不夠  創新不足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教授在題為《整體思維、係統運行、三觀互動、科學管理》的主題評述報告指出,中醫藥自身需要不斷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的需求,但目前還存在繼承不夠,創新不足的問題。
  
王國強說,在中醫醫療和保健服務方麵,中醫藥的服務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由於曆史、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的差異,相對於現代醫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普及水平的快速提高,中醫藥發展顯得比較緩慢,還不能很好滿足現代生活條件下不斷增長的社會需求。
  
在中醫藥產業發展方麵,其產業基礎還不夠強,總體來看缺乏優質高效的產品,研發和創新能力薄弱。中藥產業鏈尚有待完善,中藥農業剛剛起步,中藥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與合理利用,以及相關生態環境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中藥工業生產工藝和工程技術落後,生產效率和綜合利用能力相對低下,缺乏標準化與專用的製藥工業裝備,中藥商業流通方式亟待改造;中藥出口以原料藥為主和依賴老品種的局麵沒有明顯改觀,中藥產品在發達國家進行藥品注冊尚未取得實質性突破。
  
在中醫藥學術發展方麵,其現代科學研究基礎薄弱。用傳統概念表達的中醫藥理論的科學內涵,還難以被現代社會普遍理解和接受;複方中藥的物質基礎和作用機理等研究有待突破,適合中醫藥自身特點的研究、評價方法和標準規範體係尚未建立,適應時代要求的自主創新體係尚未形成。
  
天津中醫藥大學教授張伯禮認為,現代醫學在專業化還原的策略下分工越來越細,致使整個醫療係統和疾病治療的實施過程逐漸趨於“破碎化”;中醫學的整體觀將“人”看成一個有機聯係的整體,中醫在診斷、治療等過程中注重局部病變對於整體的影響,注重調節整體達到治療局部病變的目的,中醫學的整體觀念對於新世紀醫學模式的轉變及診療思維的創新,將帶來深遠的影響。
  
中醫藥發展麵臨新機遇
  
張伯禮說,中醫藥麵臨新的發展前景。一是醫學模式正在由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社會——心理的整體醫學模式轉變,這與中醫藥學的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等本質特征以及注重社會環境、心理因素的觀念相一致;二是疾病譜的變化、醫源性藥源性疾病的增加,都要求中醫藥廣泛參與疾病防治,為解決當代醫學疑難問題提供更多的手段;三是中醫藥在養生保健方麵具有獨特優勢,符合人們的現實需求;四是我國社會呈現老齡化的發展趨勢,老齡群體對中醫藥的需求日益擴大。此外,世界經濟全球化、多元化的新格局,為中醫藥更廣泛地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會議執行主席、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陳可冀說,幾十年的實踐證明,中西醫病證結合或證病結合是最切合臨床需求的,因為它既具備中西醫的雙重診斷,又能體現和突出中醫辨證論治的特色和優勢,不僅可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豐富和發展辨證論治的內涵,增加治療現代疾病的相關領域,而且中西醫學優勢互補,完全有可能進一步探索和發現對現代某些疾病有效的嶄新治療方法。
  
會議執行主席、中國醫學科學院教授劉德培認為,自然科學技術成果在學科中的合理應用,常導致該學科的飛速發展和完善。中醫藥係統性和複雜性等關鍵科學問題的突破,將對生物醫學、生命科學乃至整個現代科學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將會促進多學科的融合和新學科的產生,使人類對生命和疾病的認識得到進一步提高和完善,成為中國科技走向世界的突破點之一。
  
切實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
  
與會專家認為,長期以來,由於對中醫藥學自身發展規律、中醫藥特色優勢以及繼承、創新的內涵一直認識不夠清晰,阻礙了中醫藥學術的進步和事業的發展。正確認識、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係、創新與保持發揮特色優勢的關係和創新與尊重中醫學自身發展規律的關係是當務之急。中醫藥學的優勢在於,具有獨特的診療思想和手段;複方治療具有治療多因素複雜性疾病的優勢;中醫藥還具備較為係統的養生保健理論體係和方法。
  
衛生部部長陳竺說,生命是一個複雜的、整體化和網絡化的係統。從係統觀、信息結構、複雜性的角度探索生命現象與疾病本質,已成為國際生命科學領域的前沿和熱點。近年來人體係統生物學以及複雜性科學的蓬勃發展,為中醫學研究提供了可能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劉德培建議,利用中醫藥自身的優勢與特色,開展對惡性腫瘤的研究,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降低放化療的毒副作用,增加患者對放化療的耐受能力。利用中醫藥在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方麵取得的巨大成果,加強開展心腦血管疾病急性期後的臨床研究與基礎研究,加強開展與化療聯合應用的增效減毒作用研究,實現防治方案規範與優化。
  
陳可冀建議,中醫藥標準或指南的製定,一方麵要體現中醫臨床思維的特色,另一方麵也要與國際或國家有關技術標準或指南一致或協調。努力做到中西醫指標、主客觀指標、定性定量指標等的結合評價,以保證臨床評價更符合臨床實際,更具有時代性,更便於推廣和走出國門。
  
劉德培說,中藥是提高中醫醫療服務能力的重要物質基礎,提高中藥產業技術水平的各個環節無不是圍繞藥效物質基礎展開的。中藥藥效物質基礎是解決中藥有效性、安全性的關鍵性科學問題,其研究思路與方法學上的突破是十分重要的。利用微透析等取樣技術和血清化學、血清藥理學等先進的研究方法,可極大地提高中藥的研究效率、縮短研究周期、直接發現新藥、尋找作用靶點、合理製定產品與藥材質量控製標準。
  
與會專家認為,中醫藥與西方醫學相比,采用了不同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來認識生命和疾病現象,是我國最具有原始創新潛力的學科領域。中醫藥的發展必須根據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切實加強理論創新和技術創新,通過創新支撐發展,解決中醫藥傳承和發揚問題,提高中醫醫療服務能力和中藥產業技術水平。

 

上一篇:食品治汙:生物分解技術異軍突起 2008-04-01

下一篇:國際米價飆漲港民爭相囤積 未來可能再漲40% 2008-04-01

首頁 | 關於我們 | 網上商城 | 在線客服 | 聯係我們
業務聯係電話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郵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錦匯路1號A2棟
產品技術谘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時段:13105190021
投訴與建議: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