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水體中的微生物
水體可分為天然水體和人工水體。天然水體包括海洋、江河、湖泊等;人工水體包括水庫、運河、城市排水係統、各種汙水處理係統等。水體中含有微生物所需的各種營養,因而也是微生物的天然生境。水體中微生物除天然棲息者外,還有來自土壤、空氣、動植物殘體、動物排泄物、各類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中的微生物,其中包括某些病原微生物。
由於各水域中營養物質的組成、濃度、水溫、溶解氧的差異及微生物的來源不同,因此其種類、數量差異很大。
(1)清水型水生微生物
在潔淨的水域中,因營養物較少,微生物數量也較少。在每毫升水中一般隻含幾十個到幾百個細菌,並以自養型種類為主。常見的細菌有綠硫細菌、紫色細菌、藍細菌、柄細菌、赫色纖毛菌、球衣細菌和螢光假單胞菌等。此外,還有許多藻類(如絲狀綠藻、矽藻等)、真菌(水黴菌屬和綿黴菌屬)、原生動物(如鍾蟲及其他固著型纖毛蟲等)和後生動物(如枝角類、橈足類等)。
(2)腐敗型水生微生物
在受到有機物嚴重汙染的水域中,數量較多的是細菌,每毫升水中可達幾千萬個甚至幾億個,以異養菌為優勢。異養菌分解有機物,起重要的淨化作用。常見的微生物中,細菌以變形杆菌、產氣腸杆菌、產氣堿杆菌、等革蘭氏陰性無芽孢菌為主,此外還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大腸杆菌、糞鏈球菌、弧菌、螺菌、假單胞菌,有的甚至還含有傷寒、痢疾、霍亂等病原體;藻類有綠藻、裸藻等;原生動物有草履蟲、屋滴蟲、小口鍾蟲等。
影響微生物在水體中分布的因素有:水體類型、汙染程度、有機物的含量、溶解氧量、水溫、pH及水深等。
微生物在水體中的水平分布規律為:近岸水域中細菌數量較多,離岸越遠的地方,微生物越少;底泥中的細菌多於水中的細菌。
微生物在較深較大的靜水水域中的垂直分布規律是:在上層水體中(水麵下0~
地下水由於經過土壤過濾、有機物缺乏,故含菌量遠遠少於地麵水,在深層地下水中甚至沒有細菌。
細菌總數是將定量水樣(原水樣或作一定稀釋後水樣1mL)接種在普通營養瓊脂培養基內,於
其測定步驟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離計數方法基本相同,但須注意:①水樣是用無菌采樣瓶直接采取水樣;②水樣接種於營養瓊脂培養基中,在
在
在生活飲用水中所測得的細菌總數,除說明水被生活廢棄物汙染的程度外,還可指示該水能否飲用。可在生活飲用水進行衛生學評價時提供依據。
我國生活飲用水標準(GB5749-85)規定,細菌總數不得超過100個/ml。
一般認為在天然水體中,如10~100個/mL,為極清潔的水;100~1000個/mL,為清潔的水;1000~10000個/mL,為不太清潔的水;10000~100000個/mL,為不清潔的水;大於100000個/mL,為極不清潔的水。
天然水體的細菌性汙染主要源於生活汙水中的糞便,即水中的病原菌很可能是腸道傳染病的病原。通常情況下,水中病原菌的含量極少,而細菌種類卻很多,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複雜的分離培養技術,才能將病原菌一一檢測出來。最常見的數量極大的大腸菌群與病原菌同樣來自於動物糞便,根據這一點,隻要通過檢查水樣中的指示菌――大腸菌群,即可知道該水體被糞便汙染的程度,從而間接推測其他病原菌存在的概率。
大腸菌群是指那些能在
大腸埃希氏菌即大腸杆菌是人和溫血動物腸道中的正常細菌,兼性好氧的革蘭氏陰性、無芽孢、兩頭鈍圓的杆菌,大小0.5~
大腸菌群的檢驗方法有發酵法和濾膜法。發酵法是測定大腸菌群的基本方法,包括初發酵試驗、平板分離和複發酵試驗三個部分。
(1)初發酵試驗
發酵管內裝有乳糖蛋白腖液體培養基,並倒置一小倒管。乳糖能起選擇作用,因為很多細菌不能發酵乳糖,而大腸菌群能發酵乳糖並產酸產氣。為便於觀察細菌的產酸情況,培養基內加有溴甲酚紫作為pH指示劑。細菌產酸後,培養基即由原來的紫色變為黃色,溴甲酚紫還能抑製其他細菌如有芽胞的細菌生長。
水樣接種於發酵管內,
(2)平板分離
平板培養基一般使用遠藤氏培養基或伊紅美藍瓊脂培養基,前者含有堿性品紅染料,在此作為指示劑,它可被培養基中的亞硫酸鈉脫色,使培養基呈淡粉紅色,大腸菌群發酵乳糖後產生的酸和乙醛立即與品紅反應,形成深紅色複合物,使大腸菌群菌落變為帶金屬光澤的深紅色。亞硫酸鈉還可抑製其他雜菌的生長。伊紅美藍瓊脂培養基則含有伊紅與美藍染料,在此亦作為指示劑,大腸菌群發酵乳糖造成酸性環境時,該兩種染料即結合成複合物,使大腸菌群產生與遠藤氏培養基上相似的、帶核心的、有金屬光澤的深紫色菌落。
將培養24h後產酸產氣或隻產酸的發酵管,分別劃線接種在平板上。經過
(3)複發酵實驗
將染色為革蘭氏陰性、無芽胞杆菌的菌落再移植於乳糖培養基中,原理與初發酵試驗相同,經24h培養產酸又產氣的,最後確定為大腸菌群陽性結果。
根據發酵陽性管的數量,以確定大腸菌群數。
除查表外,也可以用計算法求出大腸菌群數。即根據初發酵的發酵管數、大腸菌群陽性管數及檢測水樣量,利用數理統計原理,計算出每升水樣中大腸菌群的最近似數(MPN)。
標準名稱及標準編號 |
項目 |
標準值 |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GB5749-85 |
細菌總數(個/mL) |
≤100 |
總大腸菌群(個/L) |
≤3 | |
生活飲用水源水質標準
CJ3020-93 |
總大腸菌群(個/L) |
一級≤1000
二級≤10000 |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GB3838-2002 |
糞大腸菌群(個/L) |
Ⅰ≤200 Ⅱ≤2000 Ⅲ≤10000
Ⅳ≤20000 Ⅴ≤40000 |
地下水質量標準
GB/T14848-93 |
細菌總數(個/mL) |
Ⅰ~Ⅲ≤100 Ⅳ≤1000 Ⅴ﹥1000 |
總大腸菌群(個/L) |
Ⅰ~Ⅲ≤3 Ⅳ≤100 Ⅴ﹥100 | |
景觀娛樂用水水質標準
GB12941-91 |
總大腸菌群(個/L)
糞大腸菌群(個/L) |
A類≤10000
A類≤2000 |
農業灌溉水質標準
GB5084-92 |
糞大腸菌群(個/L) |
≤10000 |
漁業水質標準
GB11107-89 |
總大腸菌群(個/L) |
≤5000
≤500(貝類養殖水質) |
海水水質標準
GB3097-1997 |
總大腸菌群(個/L) |
≤10000
≤700(貝類養殖水質) |
上一篇:環境中微生物的檢測(1)
下一篇:環境中微生物的檢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