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熱線:400-0532-596
新聞資訊

2007醫藥行業並購風雲錄 診斷試劑公司最熱 2008-01-25


錄入時間:2008-1-25 11:30:03
   
   2007並購風雲人物——

  喬恩·西蒙茲,阿斯利康前CFO,作為公司的並購靈魂人物,在與GSK競價爭購MedImmune公司時,果斷出手,後來居上,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喬恩·西蒙茲是企業財務管理和並購高手,他在畢馬威(KPMG)效力17年後加入阿斯利康,為阿斯利康服務10年之久。阿斯利康公司本身即是在他的領導設計下,於1999年完成了ASTRA與ZENECA的合並。他還是2006年劍橋抗體技術公司(CAT)收購案的主要設計者和操作者,從而使阿斯利康從單純的製藥公司擴展成為生物製藥公司。  
  
  或許是因為沒有被提升為公司CEO,在完成並購MedImmune後不久,喬恩·西蒙茲即宣布離職,以高級合夥人的身份加入高盛投行,繼續從事並購業務。

  2007年醫藥健康領域並購依然風起雲湧,範圍從診斷試劑、研發工具到有特色的仿製藥廠,從合同生產公司、基因分析公司產品線到商業部門,一應俱全。

  相對於2006年約300起的並購事件,2007年並購數量有所減少,頭7個月裏僅133起,而被收購對象也在悄然變化,診斷試劑公司成為年度最熱門的獵物。另外,私募基金作為並購市場上的一股新勢力,也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裏,製藥巨頭們為彌補自己日益枯竭的產品線,大舉收購中小生物技術公司。2005和2006年的並購數量分別達到23和24起,遠遠超出前幾年5~7起的年均水平。2007年前7個月,共有10家生物技術公司被收購,其中有4家是診斷公司。

  2007年堪稱生物技術並購年。在整個醫藥行業的並購市場上,2007年共有價值1280億美元的收購案成交,其中有接近250億美元涉及生物技術領域,比上年翻了三番。撇開生物技術並購案,醫療保健行業的並購金額減少近50%。


  1  診斷領域誰是冠軍

  2007年最引人關注無疑是那些與診斷公司相關的的收購事件。羅氏堪稱這一領域最積極的年度代表;阿斯利康製造了年度最貴的收購案;Inverness公司則是製藥巨頭之外表現最搶眼的年度傑出代表。

  6月份,羅氏斥資6億美元收購了擁有電化學發光檢測技術的BioVeris公司。此前,兩家公司保持著長期合作關係,羅氏已擁有該技術在人體診斷方麵的授權,僅此一項就可獲得10億美元的年收益。通過這次收購,羅氏擁有了該技術的全部權利,能應用到臨床試驗、獸藥試驗以及基礎研究等方麵。

  此外,5月底,羅氏花費1.55億美元收購CuraGen基團控股的454生命科學集團。454公司的主要業務是下一代DNA測序技術。此前,羅氏已經是454公司基因組測序儀及相關試劑在全球範圍內的指定經銷商。收購成功以後,羅氏將占領未來測序產品的戰略製高點,並能將這一技術和現有的高通量篩選技術結合,在體外診斷業務上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8月初,羅氏以2.725億美元收購NimbleGen公司,增強了基因組研究方麵的實力。

  不過,羅氏的收購並非一帆風順,Ventana公司收購案鬧得沸沸揚揚。Ventana公司研發的診斷產品有助於提高腫瘤和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水平,羅氏幾次友好報價均被婉拒。一氣之下,羅氏在6月底提出了30億美元的股權收購(也稱強行收購,超出當日股價的45%)。但 Ventana公司董事會仍然堅決回絕,並呼籲股東們一起反對收購。在羅氏幾次延長收購時間後,Ventana的管理者開始感受股東起訴和買家逼迫的兩麵夾擊,12月初終於鬆口答應羅氏派人進場做盡職調查。

  2007年,阿斯利康以156億美元收購MedImmune公司,製造了年度最貴的收購案。此次交易對阿斯利康公司實施生物技術戰略具有重要作用。

  3月初並購Arrow公司是阿斯利康完成的另一起收購案,1.5億美元的價格不但獲得了該公司的抗感染治療技術,還得到了兩個處在臨床研發階段的候選化合物(分別是HCV、RSV治療藥物),實在是相當劃算。

  其他製藥巨頭也有不少收購動作。

  1月,禮來以23億美元收購合作夥伴Icos公司。隨後,在4月初,禮來又以3.15億現金收購了Hypnion公司。

  德國默克則在1月份完成了對雪蘭諾高達139億美元的收購。

  默沙東2007年出手謹慎,僅在7月以3.5億美元收購了NovaCardia公司。

  對診斷公司有興趣的不僅僅是製藥巨頭們,表現最搶眼的年度傑出代表應該是Inverness公司。這家醫療診斷產品開發生產商 2007年共完成了6起收購事件:出價3.26億美元收購Cholestech公司,大大加強了心血管疾病診斷的實力;在收購Biosite一役中,以 16.9億美元力壓競爭對手Beckman  Coulter公司,後來者居上,成功獲得了Biosite公司在心衰和急性心肌梗死方麵的檢測診斷技術。

  其他的一些收購案例包括:Quest  Diagnostics公司以20億美元收購AmeriPath,Hologic公司以62億美元收購Cytyc公司。


  2  治療領域活力不減

  盡管診斷行業並購案的鋒芒和金額要蓋過許多治療領域的並購案,不過治療性產品及開發公司不時會冒出一些大案,並造成轟動。

  11月22日,葛蘭素史克(GSK)宣布以16.5億美元Reliant公司,以加強心血管藥物的研發力量。Reliant的心血髒病藥Lovaza於2005年在美上市,目前占非他汀類血脂異常治療藥市場份額的10%,2007年前9個月的銷售額為2億美元,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

  11月18日,Celgene公司宣布以29億美元收購Pharmion公司。Pharmion主要研發和上市腫瘤和血液病治療藥,是惡性血液病治療藥開發的主力軍。Celgene通過收購獲得了Pharmion的惡性血液病治療藥物Vidaza,增強了對抗Millennium製藥公司類似產品Velcade的競爭能力。

  9月24日,百時美施貴寶宣布以4.3億美元現金收購Adnexus公司,以加強對癌症治療藥物的研發。Adnexus為新東家貢獻一個抗腫瘤新藥的候選者Angiocept,即將進入II期臨床研究。施貴寶認為Adnexus將是公司的研發引擎。

  日本衛材公司4月份以3.25億美元收購了Morphotek公司,並得到了對方旗下幾個治療卵巢癌和胰腺癌的候選化合物(均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使其在激烈的單克隆抗體研發競爭領域取得了寶貴的立足點。衛材公司接著又出手39億美元收購了MGI藥業。

  生物製藥巨頭也不甘落後,表現活躍。安進公司似乎製定了每年至少完成一起並購的計劃。繼2006年4月和10月分別以22億和3.8 億美元收購Abgenix和Avidia公司之後,安進在2007年7月再度重拳出擊,以3億美元將Alatos公司治療2型糖尿病的一個候選試驗藥物以及骨性關節炎的治療藥物平台悉數盡收,增強了其在代謝疾病和炎症治療領域的研發實力;又以4.2億美元買下Ilypsa公司治療腎病患者透析後高磷血症的一個候選藥物,積極地保持其在血液疾病治療領域的霸主地位。

  另一家生物製藥巨頭Genezyme則表現不盡人意,不僅被淪為收購對象,自己的主動出擊又遭對方的嚴詞拒絕。它以3.45億美元的報價並購前合作夥伴Bioenvision,本以為易如反掌,但在Bioenvision公司主要股東SCO資本合夥公司的帶頭反對下,談判陷入僵局。


  3  私募基金興風作浪

  即便目前債券市場存在一些騷動(次貸風波),私募基金還是相當活躍。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裏,還將會有很多私募基金進軍生物技術領域並購的事件發生。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之前的好幾起股東推動或者反對收購案例中(如阿斯利康收購MedImmune、Genzyme收購 Bioenvision),對衝基金都扮演了“最不安分”的重要角色。通過揮舞手中的資本大棒,既可以推進並購,也可以阻止公司出售。相比對衝基金在上市公司並購中“隻說不做”(獲得股權但不全額收購,收購一般由醫藥產業的公司來完成),私募基金做出了很多參股投資舉動,成為並購市場上一股新興的收購力量。

  從2007年年初開始,私募基金涉及參與了10起左右的並購事件,大多數並購對象不涉及新藥研發領域,而集中在設備公司、合同外包組織,以及醫院貨物和設備供應商。盡管如此,並購金額巨大。

  例如:矯形外科設備製造商Biomet公司就被一個私有聯盟以114億美元的高價收購,該聯盟成員包括Biomet公司創始人及前任CEO丹尼·米勒、黑石基團、高盛資本、KKR基團以及德州太平洋基團(TPG)等資本大鱷。

  3月中旬,私募股權公司Warburg  Pincus集團以45億美元(36.7億美元現金折合每股65美元,外加8.3億債券擔保)收購博士倫眼保健公司(B&L公司),後者因為生產的隱形眼鏡發生真菌感染問題而陷於困境。一個月之後,另一家眼外科設備公司 Advanced  Medical  Optics提出了更高的報價:每股45美元現金外加30美元股票置換B&L公司股票,不過,到8月初就因為B&L的“無理阻礙”撤回報價,而Warburg  Pincus集團的談判好事多磨,最終在10月完成了收購。

  私募基金僅有的一次收購藥品研發公司的案例是Ikaria控股集團將旗下的Ikaria公司和INO治療公司合並成一家新公司,以生產急救設備和治療用氣體。INO治療公司的老東家Linde集團在這家新公司中繼續保留股權,而推動這一並購過程的幕後操手正是私募基金和風險投資商所組成的聯盟,其中包括New  Mountai資本、ARCH風投合夥公司和Venrock聯合公司。

  到目前為止,生物技術行業是美國惟一一個沒有被私募基金並購潮所“攻陷”的幸存者。這些私募集基金通過在債券市場上極低代價募集的資本,儲備了大筆現金,能報出比最牛的上市公司競爭者更高的價格,而且不用現金加期權的並購方案,可直接純現金交易。統計表明,2007年的前7個月裏,美國上市公司中的並購交易,有70%都是以純現金方式交易。

  為什麽私募基金在生物技術領域未能得手?專門從事並購業務的Harris  Williams公司經理 Turner  Bredrup給出了這樣一種解釋:“私募基金通常應用杠杆幫助收購,這就要求被收購公司擁有良好的現金流。而大多數的生物技術公司都是在燒錢,而不是賺錢,因此很難看到私募基金直接來收購這些生物技術公司。當然,能夠直接賺錢的合同外包公司除外。”不過,還是有相當規模的私募基金希望在生物技術行業尋找機會,這部分資金盤子大約在1800億美元左右,而通過債券市場的杠杆作用,將產生5000億~7500億美元的強大購買力。


  鏈接

  2008年仍將是生物並購年

  剛過去的2007年,醫藥行業的並購十分火爆,尤其是生物技術領域。盡管類似於輝瑞/華納-蘭伯特這樣的特大型並購沒有發生,但中小生物技術企業已成為行業內最被看好的獵物。

  2008年,大型藥企對生物技術公司的並購仍最被看好,其次是生物技術公司之間的重組和並購。最不被看好的是超大藥企之間的合並交易,或大藥企對大型生物技術企業的並購,前者因於曆史經驗,後者因為整合難度大、代價高昂和企業文化不兼容。

  兼並生物技術公司對大藥企越來越具吸引力:一則填補大藥企的產品空缺,二則比單純買對方的技術或平台技術劃算,三是符合大公司發展生物技術的需求,四有投資者及股東內外鼎力配合,尤其是中小企業的風險投資者樂於促成這樣的多贏交易。

  日益活躍的醫藥企業並購,給投資近千家醫藥企業的風險投資者和投資數百家上市醫藥公司的股票基金及對衝基金帶來良好的退出機會和高額投資收益。活躍的資本及並購市場氛圍,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進一步刺激產業投資的積極性。

  未來幾年,歐洲藥企及日本藥企將憑借美元持續走弱以及美國生物技術的強勢,加大跨國並購力度;同樣,中國日益改善的醫療市場和外包服務熱點,將極大地刺激歐美企業及機構投資對中國優質企業的並購熱情。

  人民幣升值、中國概念升溫、企業外包趨勢、創新底子薄弱、國際化需求,都是中國藥企走出去搞合作、做並購的機遇和挑戰。有實力的上市公司,尤其是那些在海外上市的公司如藥明康德、先聲藥業等已經身體力行,又一波並購也將跟上。

  要做好並購,一定要知己知彼,要懂國際行情,還要有管理人才。因為並購容易整合難。並購有投行、顧問公司和律師參與,整合就要靠自己打天下。中國企業做跨國並購,還需要好好向印度藥企學習。要打有備之仗,要研究國外法規,要注重互補協調。

  隨著國家外匯政策的調整,鼓勵企業走國際化之路,中國藥企的合作並購機會將會增多,不妨先從技術開發、委托生產的業務合作做起,增強了解和信任,以尋找進一步合作甚至並購的最佳機會。中國新藥開發,一定要走國際合作之路,不要閉門造車,過度強調全部自主創新。

  國內的並購行情也會繼續升溫,借助這幾年資本市場的活躍程度和尋求新的成長亮點,中外藥企都會尋機並購合適的企業。國外企業可能會對CRO、醫療服務、銷售渠道商、有特色的原料藥商、器械製造商以及創新型研發企業施行並購。

  對於任何可能被並購的機遇,國內企業家一定要保持開放式的積極態度。拒絕來往溝通,一概排斥並購,未必是好的方式。股權交易和企業並購是國際上的大趨勢,也是資產兌現增值的最好機會,不是所有企業都可做百年老店。

 

上一篇:促血小板生成劑:ITP治療新希望 2008-01-24

下一篇:腦白金等138種產品發布違法廣告被查處 2008-01-25

首頁 | 關於我們 | 網上商城 | 在線客服 | 聯係我們
業務聯係電話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郵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錦匯路1號A2棟
產品技術谘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時段:13105190021
投訴與建議: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