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檢測呼吸科病房腸杆菌科細菌的耐藥性和產ESBLs的情況。方法 收集85株臨床分離菌株采用MIC檢測耐藥性,采用篩選試驗和確證試驗檢測ESBLs。結果 亞胺培南的敏感性最高,三代頭孢的耐藥性最高,ESBLs檢出率為41.2%。結論 呼吸科病房腸杆菌科細菌產ESBLs比率較高,對三代頭孢耐藥率高,建議使用亞胺培南和酶抑製劑類抗生素。
【關鍵詞】 腸杆菌科 耐藥性 ESBLs
隨著現代醫學的迅速發展和抗生素的廣泛應用,細菌的耐藥性問題日趨嚴重,呼吸科病房作為醫院的主要科室病房,病原菌耐藥現象尤為突出。其中,超廣譜β-內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因其底物範圍廣,傳播速度快,引起了廣泛關注。腸杆菌科細菌是主要的產ESBLs菌,易引起醫院感染的爆發流行。為了解呼吸科病房腸杆菌科細菌的耐藥性及產ESBLs的情況,筆者收集了我院呼吸科病房2006年1月~2007年6月檢出的腸杆菌科細菌85株,進行分析總結。
1 材料與方法
1.1 菌株來源 從我院2006年1月~2007年6月呼吸科病房送檢的痰液、尿液、血液、胸腹水和分泌物等感染性標本中,分離到腸杆菌科細菌85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30株,大腸埃希菌22株,銅綠假單胞菌20株,不動杆菌屬6株,奇異變形杆菌2株,沙雷氏菌3株,嗜麥芽窄食單胞菌2株。
1.2 質控菌株 由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提供,包括大腸埃希菌(ATCC25922)和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
1.3 培養和鑒定及藥敏試驗方法 細菌培養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3版進行,采用英國SENSITITRE熒光快速微生物鑒定/藥敏分析係統鑒定細菌和抗生素敏感試驗,按照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委員會(NCCLS)2004版藥敏指南為結果判斷標準。
1.4 初篩試驗 按NCCLS初篩標準,在紙片法藥敏試驗中,隻要符合下列任何指標:頭孢他啶≤22mm,頭孢曲鬆≤25mm,頭孢噻肟≤27mm,氨曲南≤27mm,即為產ESBLs可疑菌株。
1.5 紙片確證試驗 用頭孢他啶(CAZ,30μg/片)和頭孢他啶加克拉維酸(CAZ/CLV,30μg/10μg);頭孢噻肟(FTX, 30μg/片)和頭孢噻肟加克拉維酸(FTX/CLV,30μg/10μg),分別測量兩種紙片單獨及加克拉維酸的抑菌環直徑,加克拉維酸與不加克拉維酸的抑菌環直徑相比≥5mm可確診為ESBLs菌株。
1.6 統計學處理 對產ESBLs和非產ESBLs菌株進行χ2檢驗。
2 結果
2.1 產ESBLs陽性率 腸杆菌科細菌85株共檢出產ESBLs菌35株,產酶率41.2%。其中,肺炎克雷伯菌產酶株14株(產酶率46.7%),大腸埃希菌產酶株9株(產酶率40.9%),銅綠假單胞菌產酶株8株(產酶率40%),不動杆菌產酶株2株(產酶率33.3%),其餘產酶株為變形杆菌1株,沙雷氏菌1株。
2.2 產ESBLs菌與非產ESBLs菌藥敏結果比較 采用微量稀釋法檢測臨床常用18種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濃度(MIC),結果表明產ESBLs菌的MIC均高於非產ESBLs菌,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有較高的耐藥率,產酶菌對18種抗生素的耐藥率均明顯高於非產酶菌。見表1。表1 產ESBLs菌(n=35)和非產ESBLs菌 (n=50) 耐藥率比較
3 討論
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又稱氧亞氨β-內酰胺酶,是以能滅活窄譜和廣譜頭孢菌素、單環類抗生素及抗G-杆菌青黴素等抗生素為特征的β-酰胺酶,屬於Ambler分類的A類,按Bush分類屬2be群[1],大多數是TEM-1、TEM-2、SHV-1酶的突變體。自1983年在歐洲首次發現,世界各地均有產ESBLs菌流行的報道。研究表明ESBLs多由質粒介導,能通過接合、轉導和轉化等方式使耐藥基因在菌屬間廣泛傳播,有較廣的水解底物譜。ESBLs主要由腸杆菌產生,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腸埃希菌為代表,本次調查ESBLs陽性率為41.2%,與一些地區報道的結果略有差異[2]。產ESBLs菌株往往有多重耐藥現象,ESBLs的耐藥基因編碼經常與其他的耐藥基因聯合而使耐藥性更加複雜。例如,與氨基糖苷類及磺胺類藥物的耐藥基因聯合,而同時出現對氨基糖苷類及磺胺類藥物耐藥[3]。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產ESBLs菌株除對亞胺培南和阿米卡星的耐藥率相對較低外,對三代頭孢菌素類、單酰胺類(氨曲南)及廣譜青黴素類(呱拉西林)均呈高度耐藥。林尤仕等推薦使用碳青酶烯類(如亞胺培南)、β-內酰胺酶類抗生素加酶抑製劑、頭孢類抗生素(如頭孢西丁)、其他類型的抗生素(阿米卡星)等治療產ESBLs菌引起的感染[4]。產ESBLs菌株體外藥敏試驗顯示並非對所有青黴素類及頭孢類抗生素耐藥,但NCCLS規定上述抗生素及單環β-內酰胺類抗生素均應報告耐藥。調查中發現,同一菌株常會出現一定時期的爆發流行,應引起重視。可定期進行病房空氣消毒和院內環境消毒,強化護理清潔工作,減少致病菌傳播。已感染患者應及時進行細菌鑒定和藥敏試驗,合理使用抗生素,並對ESBLs進行動態監測,對臨床抗感染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杜海燕《中華醫學實踐雜誌》
【參考文獻】
1 朱衛民,錢元恕.β-內酰胺酶動力學研究進展及臨床意義.國外醫藥·抗生素分冊,1998,19(6):445.
2 馬越,李景雲,張新妹.2002年臨床常見細菌耐藥性監測.中華檢驗醫學雜誌,2004,27:38-45.
3 王力紅,石海鷗,張京利.重症監護病房醫院感染前瞻性研究.中華醫院感染學雜誌,2002,12(4):268-270.
4 林尤仕,陳海.臨床分離細菌耐藥性監測及治療對策.中國熱帶醫學,2003,3(2):208-209.
上一篇: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β-內酰胺類相關耐藥基因研究
下一篇:複方磺胺甲口惡唑與替卡西林/克拉維酸、頭孢呱酮/舒巴坦聯用對嗜麥芽寡養單胞菌體外抗菌活性的研究